• <dd id="wc4yo"><strong id="wc4yo"></strong></dd>
  • <nav id="wc4yo"></nav>
  • <menu id="wc4yo"><strong id="wc4yo"></strong></menu>
    用戶中心 | 手機版 | 繁體 本站支持IPV6

    旬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旬陽市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 社會保障工作實施辦法的通知

    名稱: 旬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旬陽市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 社會保障工作實施辦法的通知
    索引號: zfgzbmszfbgs/2022-0009 公開責任部門: 市政府辦公室
    成文日期: 2022年08月05日 文號:
    公開目錄: 政府辦文件 公開形式: 主動公開
    信息時效性: 有效 公開日期: 2022-08-08 10:19

    各鎮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門、直屬機構:

    《旬陽市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實施辦法》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旬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8月5日


    旬陽市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實施辦法


    為妥善解決被征地農民的就業、養老、醫療、教育等民生保障問題,促進經濟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根據陜西省人社廳、財政廳、國土資源廳《關于進一步完善我省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養老保險的意見》(陜人社發〔2011〕149號)、安康市人社局、發改委、財政局、國土資源局《轉發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等四部門關于進一步落實我省被征地農民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有關政策問題的通知》(安人社辦發〔2016〕165號)和安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做好安康中心城區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的意見》(安政辦發〔2016〕1號)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實施辦法。

    一、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以解決被征地農民就業、養老、醫療、教育等民生問題為重點,按照“政府能承受、被征地農民能接受”的原則,進一步健全完善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城鄉居民相關民生政策既有區別又相互銜接的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體系,建立被征地農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確保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穩定。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原則,組織開展適合被征地農民特點的技能培訓,不斷提高被征地農民的就業競爭能力。

    (二)堅持“市場引導就業、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被征地

    農民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相結合”原則,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

    全方位開展就業指導,促進勞動年齡段內有就業愿望的被征地農

    民盡快實現就業。

    (三)堅持“多方式、全覆蓋、?;?、可持續”原則,整

    合優化現有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社會救助等社會保障政策,

    保障被征地農民的基本生活和長遠生計。

    (四)堅持“城鄉一體化”原則,加快推進村組轉社區、農

    民轉市民步伐,妥善解決被征地農民就醫、子女上學等生活方面

    的困難,促進被征地農民盡快融入城鎮社會。

    三、人員范圍

    在本市范圍內,自1999年1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施行后,因政府統一征收農村集體土地而失去全部土地或人均耕地少于0.2畝的農戶,且在征地時依法享有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年滿16周歲以上的在冊被征地農民,均可依據本辦法享受相應的被征地農民優惠政策。

    凡土地被征收后,重新獲得與原數量和質量相當土地的;已享受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且戶籍遷出我市的;保障范圍內人員在服刑期間的;已在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公職人員、在單位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已享受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待遇的,不在保障范圍內。

    四、審核認定

    納入社會保障范圍的被征地農民的審核認定工作由市自然資源局牽頭負責,各鎮人民政府配合。

    市自然資源局在已建立的被征地農民信息庫基礎上,完善核實被征地農民基本情況,包括人員姓名、所在鎮村(社區)組、身份證號碼、聯系方式、征地情況等,并定期更新維護,做到底子清、情況明、數據準。個人信息資料將作為被征地農民享受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政策的依據和憑證。

    市自然資源局要在每宗土地征收前制定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方案,審核認定符合保障條件人員,納入被征地農民信息庫管理。

    審核認定工作要按照“被征地的村(居)委會提出、鎮政府初審、在被征地村(社區)所在地公示,市自然資源局審核認定、報市政府審定”的程序進行。

    五、保障內容

    (一)實施就業援助。人社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被征地農民的就業援助工作,將失去土地且已辦理失業登記的被征地農民納入就業困難人員認定范圍。加快建立被征地農民就業援助臺賬,積極提供政策咨詢、就業信息、個性化服務、專項援助行動、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鑒定、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公益性崗位安置、跨地區轉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勞動保障事務代理、跟蹤服務等援助政策。

    (二)提供創業服務。對有創業愿望和創業能力的被征地農民,各有關部門要做好創業引導和創業服務工作。要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則,放寬創業主體資格、經營范圍、出資期限等準入條件。除法律法規規定的前置審批外,取消其他前置審批。支持被征地農民創業者依法以多種出資方式投資創辦公司制小型微型企業,除行業有明確要求外,注冊資本實行認繳制。人社部門要積極落實免費創業培訓和創業補貼優惠政策,暢通被征地農民創業擔保貸款“綠色通道”,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創業者可按規定享受最高不超過20萬元額度的貸款;合伙經營和組織起來共同創業的貸款額度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原則按人均不超過22萬元),貸款期限最長不超過3年;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申請貸款最高限額為1000萬元,財政部門承擔300萬元以內的貸款貼息,貸款期限最長不超過2年。

    (三)強化技能培訓。對勞動年齡段內有培訓意向的被征地農民,按照屬地原則,由戶籍所在地鎮政府征求其培訓意愿后上報市創業就業服務中心,由市創業就業服務中心選定培訓機構,有組織地開展被征地農民就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培訓結束后,優先安排免費職業技能鑒定,由培訓機構優先推薦就業。

    (四)建立養老補助。在被征地農民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或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建立被征地農民養老補助制度。

    1.可選擇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

    經審定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從本辦法執行之日起,凡年滿60周歲(不分男女),符合領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條件的,由財政部門從籌集的“被征地農民養老補助費”中按100元/月的標準劃撥被征地農民養老補助資金,由市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經辦中心隨同養老保險待遇一同發放。

    2.可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選擇參加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從本辦法執行之日起,每年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費后,由財政部門從籌集的“被征地農民養老補助費”中給予養老保險繳費補助,一年一補、先繳后補,補助標準為每年1200元,最高補助年限不超過15年,具體由市養老保險經辦中心核定符合享受繳費補助的人員名單,市人社局負責向市財政局申報繳費補助資金,并通過銀行兌付到人。

    以上兩項優惠政策只能二選一,不得重復享受。

    (五)納入醫療保障。市醫保部門要將被征地農民納入醫療保險保障范圍,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以戶(家庭)為單位可自愿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在正常參保繳費后,可享受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待遇;被征地農民在用人單位就業的,隨同單位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被征地農民自主就業的可自愿按照靈活就業人員身份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隨遷未就業家庭成員可自愿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根據安醫保發〔2022〕12號文件,凡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人員在辦理退休(職)時,須達到一定的基本醫療保險累計繳費年限和實際連續繳費年限:男累計繳費須滿30年,女滿25年,且實際連續繳費年限須男滿15年,女滿12年,方能享受醫療保險退休待遇,否則須一次性補齊所差年限的保險費用。

    被征地農民不得重復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不得同時享受兩種醫療待遇。

    (六)提供教育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的被征地農民家庭學生,可以向所在學校申請享受有關教育資助政策。凡被學校認定為家庭經濟困難的被征地農民家庭學生,符合資助政策規定的要及時地納入到教育資助政策的覆蓋范圍,確保被征地農民家庭子女不因失地導致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輟學。

    (七)開展社會救助。市民政部門要加強對生活困難的被征地對象生活救助,凡符合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被征地農民,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

    六、資金管理

    從本辦法執行之日起,凡是政府統一征收農村集體土地的,以征地勘界面積計算,按照每畝不低于1萬元的標準繳納“被征地農民養老補助費”,列入征地成本,向財政部門設立的“被征地農民養老補助費專戶”繳納。其中:屬于按政策由政府確定的劃撥地價供地項目,在辦理征地手續前由用地單位或建設業主單位繳納(此項費用包含在劃撥地價之內);屬于經營性用地的,納入征地成本預算,在辦理統征手續時由自然資源部門從征地資金中繳納。今后凡是征收農村集體土地的,一律先繳“被征地農民養老補助費”后辦理手續,沒有繳清的不得辦理征地手續。自然資源部門在辦理征地手續時需要查驗財政部門出具的“被征地農民養老補助”完費證明。

    財政部門要設立“被征地農民養老補助費”資金專戶,實行專戶存儲,專帳管理,??顚S?,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不得擠占、截留和挪用。財政部門每年應從當年土地收益中按10%的比例提取“被征地農民養老補助費儲備金”,撥入“被征地農民養老補助費專戶”,用于被征地農民養老補助支出。資金不足時,由市財政預算予以安排。

    七、責任分工

    市人民政府是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的責任主體,政府主要領導對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和資金落實負總責。征地必須按照“先保后征”的原則,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現行的民生保障制度體系覆蓋范圍,將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列入到政府綜合考核內容。

    市政府督查室定期對各部門開展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情況進行督查,確保工作落實。

    市財政部門負責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資金籌集和管理工作。每年在財政預算中安排一定資金,專項用于開展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在征地時足額收取被征地農民養老補助費;建立被征地農民養老補助資金專賬;每年按一定比例從國有土地有償使用收入中足額提取“被征地農民養老補助費儲備金”,并及時劃入專戶管理,確保被征地農民參加社會保障的資金所需。

    市自然資源部門在土地征收前制定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方案,并報送市人社部門審核;在征地時向財政部門及時足額繳納或督促用地單位(建設業主單位)及時足額繳納被征地農民養老補助費。凡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方案未通過審批、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未落實的,一律不得批準用地。要全面掌握轄區內被征地農民基本情況,建立并定期更新被征地農民信息庫。

    市人社部門負責審核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方案、制定被征地農民養老補助申領方案及監督檢查政策執行情況。審核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方案時,憑財政部門出具的“被征地農民養老補助費”憑證辦理社保方案審核手續。養老補助費未劃撥到位的,人社部門不得簽署社會保障方案審核意見。同時,人社部門負責測算發放養老補助所需資金,并組織被征地農民開展技能培訓、參加社會保險、享受就業援助、發放養老補助等工作,協助財政部門做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資金管理。

    市醫保部門負責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

    市教育部門負責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相關資助工作。

    市民政部門負責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的社會救助工作。

    市公安部門要嚴格戶籍管理,并及時向征地實施機構提供轄區內被征地農民戶籍信息資料。

    市紀委監委、發改、財政、審計、人社、自然資源部門要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對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資金的落實及使用情況進行不定期檢查。對不依法履行職責及時足額繳納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的、對出具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落實虛假憑證的、對提供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落實虛假審核意見的、對侵占、截留、挪用或以任何理由批準緩繳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等行為,相關部門應責令改正,并依法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本實施辦法自下發之日起實施,原相關制度不再執行。

    在厨房挺进美妇雪臀在线
  • <dd id="wc4yo"><strong id="wc4yo"></strong></dd>
  • <nav id="wc4yo"></nav>
  • <menu id="wc4yo"><strong id="wc4yo"></strong></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