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陽市人民政府 2021年履行教育職責自查自評報告
名稱: | 旬陽市人民政府 2021年履行教育職責自查自評報告 | ||
索引號: | zfgzbmszfbgs/2022-0005 | 公開責任部門: | 市政府辦公室 |
成文日期: | 2022年06月28日 | 文號: | 旬政辦發〔2022〕55號 |
公開目錄: | 政府辦文件 | 公開形式: | 主動公開 |
信息時效性: | 有效 | 公開日期: | 2022-06-30 10:14 |
根據陜西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2022年對設區市級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暨市縣黨政領導履行教育工作主體責任督導考核實施方案〉的通知》(陜政教督辦〔2022〕12號)以及安康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安康市省對市履行教育職責評價考核工作責任清單〉的通知》(安政辦函〔2022〕75號)等文件精神,現將我市履行教育職責自查自評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旬陽市總面積3541平方公里,轄21個鎮309個村(居、社區),戶籍人口44.7萬人,是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陜西省教育強縣、陜西省“雙高雙普”縣。2021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00.74億元。全市現有中小學幼兒園155所,其中普通高中4所,職業中學1所,初中(含九年一貫制)27所,小學67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55所。2021年秋,全市共有在校學生56145人,其中普通高中6417人,職業中學3216人,初中 11225人,小學24613人,特殊教育學校65人,在園在班幼兒10609人?,F有中小學幼兒園教職工4503人,其中普通高中605人,職業中學172人,初中 1235人,小學1724人,特殊教育學校27人,幼兒園740人。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黨建引領。建立健全市委常委會和市政府常務會定期聽取、研究教育工作制度。2021年,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召開專題會議2次,市政府常務會議、專題會議研究教育工作7次,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教育方面重大決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教育工作安排,研究解決我市教育工作重要問題。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經常性深入教育一線調研,分析存在問題,解決實際困難。加強中小學幼兒園黨的建設,各級各類學校黨組織和黨的工作實現“兩個全覆蓋”,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二)均衡配置教育資源,提升學校標準化水平。統籌城鄉學校布局和建設,制定《旬陽市“十四五”重大教育體育項目規劃》《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項目規劃(2021-2025年)》《2021年災后恢復重建項目規劃》等專項規劃。2021年,向上級爭取???1432萬元,本級財政配套中小學專項資金5212萬元。新建、改擴建校舍8000平方米,新增教學用房6000平方米,增加學位1000個,學生宿舍1500平方米,增加床位500個,食堂、餐廳500平方米;新建、改造運動場4萬平方米。固定資產投資20676萬元,完成13個重點項目建設。完小、教學點操場的硬、軟化實現100%。購置信息化設施設備324萬元,功能部室建、管、配、用到位,能夠滿足教育教學基本需求。
(三)足額預算教育經費,做到財政保障有力。2021年撥付教育督導資金15萬元,師訓、教研資金30萬元。兩辦印發《旬陽市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保障聯動機制》,2021年兌付在編在崗職工績效考核獎勵2095.5萬元,確保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落實2278名教師鄉村教師生活補助1316.66萬元,月人均達到481.66元;足額預算鄉鎮工作津貼,并全部隨月工資發放到位。
(四)扎實推進素質教育,助推教育高質量發展。強化素質教育理念與導向,統籌市域教育協調發展,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達99.1%,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5%,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99%,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97.2%。大力培育“德潤安康”品牌,3所學校被授予“安康市德潤安康優秀單位”稱號,旬陽中學案例《三高目標塑君子人格,六育途徑推君子教育》入選教育部德育典型案例。旬陽市被陜西省人民政府通報為“職業教育發展環境好、推進職業教育改革成效明顯的地方”,旬陽市職業中學被省教育廳命名為陜西省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
(五)建強教師隊伍,規范教師管理。修訂完善《旬陽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流動管理辦法》,積極推進教師“縣管校聘”改革。印發《旬陽市中小學教師減負清單》,列出旬陽市中小學校教師減負清單16條。2021年,全市中小學教師編制為4201人,教師數量充足。通過高層次人才引進、事業單位招聘、特崗教師招聘等方式補充109人,義務教育體音美教師新招29人,配備心理健康教師1人,滿足教育教學需求。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專任教師總數2750人,本科以上學歷2333人,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占比為84.8%。2021年引進高層次人才10人,從外市引回青年教師3人;義務教育階段符合交流條件教師校長數941人(教師896人、校長45人),實際交流人數133人(教師109人、校長24人),實際交流人數占符合教師總數的14.1%。
(六)深入推進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市委、市政府召開了全市“雙減”工作推進會,有力有序推進“雙減”工作各項任務落實落地。全市97所義務段學校課后服務工作全部落實到位,學生自愿參與34636人、教師參與2750人,實現了“兩個全覆蓋”。取締無證無照機構22家,壓減學科類機構39個,壓減率100%,“營轉非”15家任務全部到位。印發《旬陽市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責任清單》,按期完成教育督導改革任務。大力推進實施普通高等學??荚囌猩C合改革,統籌市人社局、市財政局等部門保障基礎條件和需求,完成普通高中教室、實驗室等建設和相關儀器設備配備;針對選課走班帶來的高中學科教師結構性短缺問題,做好教職工編制核定工作,及時補充緊缺學科教師,研究建立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教師績效考核辦法,保障教師合理性工資收入。
(七)有序推進“兩項創建”,校園環境安全穩定。圍繞“2026年通過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國家評估認定,2027年通過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國家認定”這一奮斗目標,我市組織召開了“兩項創建”工作推進會,根據創建指標,制定工作方案,落實各鎮、各部門工作職責,做到任務清單化、責任具體化、時間節點化,確保高質量完成創建任務。強化校園安全管理“一崗雙責”和領導聯片、干部聯鎮工作機制,扭住重點環節,扎實開展校園及周邊環境綜合治理。切實加強“三防”建設,全市各學校實現了封閉化管理、一鍵式緊急報警、視頻監控系統與屬地公安機關聯網率、保安配備4個100%。全年未發生校園安全責任事故。
三、存在問題
市委、市政府持續加大對教育工作的關注程度、支持力度和投入強度,但自查發現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一是學位供給仍然不足。隨著近幾年我市城鎮化步伐的不斷加快,城區現有學位仍然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強烈需求,大校額和大班額問題依然存在,學校尤其是城區學校建設力度仍需加大。二是農村學校教師結構性缺編、老齡化問題依然存在。全市教師平均年齡偏大,在實施新課程后,教師工作量增加,音樂、美術、心理健康、生物等專業課教師不足。三是教育項目建設資金缺口大。旬陽地處山區,地質條件差,項目建設成本大,資金缺口大。四是“雙減”工作還有待加強。課后服務質量有待提高,課后服務專業教師數量不足,學校開展社團活動形式單一,特色亮點不突出。校外培訓隱形變異治理難度增加。五是“兩項創建”工作還存在短板。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和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縣創建標準高,我市大部分學校還不同程度存在薄弱環節。六是校園安全隱患尚未完全消除。雖然長期以來對校園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但受客觀條件、疫情常態化等因素影響,校園安全隱患還不能完全消除,學校安全穩定形式仍然嚴峻。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做強項目,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按照“資源跟著生源走、校建促進區域發展”的思路,優化中心城區校園布設,加強農村重點集鎮學校的改造提高,加大項目謀劃、儲備及建設力度?!笆奈濉逼陂g,旬陽市規劃建設學校89所,新征建設用地250畝,新建校舍30.34萬平方米,改造運動場48.4萬平方米,新建體育館10000平方米和全民健身中心等9個體育項目,項目總投資20.25億元,其中教育類16.88億元,體育類3.37億元。2022年秋季,市第二中學初中部、城關實驗小學等學校將投入使用,學校供給增加后將有效分流城區熱點學校生源。
(二)狠抓管理,提升教師隊伍素質。抓校長隊伍管理,制定校長培選制度,優化學校班子配置,提升校長、班子的骨干教師占比,建設學習型、學者型、專家級校長隊伍。推進教師“縣管校聘”縱深發展,完善教師招聘、交流、職稱評聘等長效機制,規范教職工流動、考核和獎懲,優化教師結構,均衡師資配備。加強骨干教師培養,建強“三級三類”骨干體系,鍛造“四有”好教師隊伍。建立穩定的教師補充機制,市政府將每年安排一定的指標用于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的招聘,定向委培農村義務教育全科教師,切實解決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
(三)強化投入,夯實財政保障基礎。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不動搖,努力克服新冠疫情給全市經濟帶來的不利影響,大力發展市域經濟,增加財政收入。持續加大教育經費投入,確保財政教育經費投入達到“兩個只增不減”。加強公用經費市級統籌安排力度,加強和規范公用經費預算管理,切實保障各中小學公用經費和教師待遇落實到位。
(四)改革創新,提高“雙減”工作質效。持續加強“雙減”政策宣傳落實,強化教師管理,促進政策實施。要求全市各校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課程,嚴格執行小學8:20前,中學8:00前不上課;實行“一校一案”,建立作業公示、管理制度,嚴格控制學生作業總量,提升作業質量;建立監督機制,公開投訴舉報電話;開展“雙減”落實情況專題調研,促進“雙減”工作規范、標準推進;借助教育部基礎教育“雙減”平臺監管,促進辦學行為更加規范。健全校外培訓機構長效監管機制,暢通群眾反映情況渠道,鞏固“營改非”專項治理成果。加強課后服務課程管理,完善課后服務工作制度,制定課后服務經費籌措機制,提升課后服務質量和人民群眾滿意度。
(五)有力有序,加快推進“兩項創建”工作。進一步加快城鄉教育一體化建設,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根據城鎮化水平以及各鎮(村、社區)的人口規模和結構,優化學校布局,整合教育資源,實現教育資源合理配置,著力化解城區大班額,緩解城區“擇校熱”,改變“城鎮擠、農村弱”現狀;實施標準化學校建設,帶動全市辦學實力整體躍升;探索推進集團化管理模式改革,縮小區域、城鄉、校際之間的差異,推動城鄉義務教育均衡一體化發展。積極開展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創建工作,以“優化結構,惠民便民”為目標,堅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則,按照創建達標指標,進一步細化工作任務,列出任務清單,補齊短板和弱項,建強建優全市各幼兒園,高標準完成“兩項創建”工作。
(六)多措并舉,建設平安和諧校園。強化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關愛”,深入開展校園安全專項整頓,全域檢查、全時防范、全員參與、全力保障,抓好校園安全工作。加強校園安全管理,嚴格落實校級領導帶班、干部值班制度,時刻關注學生身心健康,堅決杜絕人身傷害事件。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嚴把食品物資采購關、食品留樣關、人員準入關、日常監督關、衛生教育關,切實保障師生“舌尖上的安全”。加強人身安全教育,廣泛開展防溺水、防欺凌、防電詐、防踩踏、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事故專項安全教育活動,開展安全知識宣傳,開展安全應急演練,提升師生自我防護能力和逃生自救能力。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在師生中經常性開展心理安全隱患排查,健全完善心理健康檔案,及時進行心理干預,做好心理疏導。加強常態化疫情防控,抓實抓細數據摸排、疫苗接種、核酸檢測、制定預案、日常管控等工作,保障師生身體健康,建設平安和諧校園。
- 上一篇:縣司法局:支部聯建增合力 帶頭學“典”慶七一[ 06-30 ]
- 下一篇:安康高新區慶祝建黨101周年“七一“惠民演出濃情上演[ 06-30 ]